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醉美林芝 / 林芝概况 / 历史沿革 / 著名人物

历史人物

  • 2020年12月04日 21时22分
  • 分享到

聂赤(生卒年月不详) 吐蕃第一代赞普,从波域(今林芝地区波密县境内)经工布到雅隆,成为悉补野部落首领。

聂迟(生卒年月不详) 悉补野邦国第七代赞普直贡赞普时,内部发生变乱,赞普被大臣洛昂所杀,两个王子聂迟、夏迟逃亡到工布地区避难。后夏赤夺回赞普位,继位为第八代赞普,聂迟留在工布成为工噶布王。

阿吉(生卒年月不详) 11世纪出生于米林,系工噶布王后代。

阿吉从小便聪慧过人,13岁娶妻,家庭富裕。阿吉成年时,工布地区时局混乱,地方势力经常发生争斗, 民不聊生。由于阿吉是工噶布王的后代,工布民众推举阿吉为首领,尊为阿吉杰布(杰布为藏语译音,王的意思),阿吉不负众望,带领民众英勇作战,结束战乱,使工布得到统一。

噶玛巴·德银协巴(1384—1415年) 生于娘布龙波娘达(今工布江达县境内),系第五世噶玛巴。

7岁时,德银协巴跟随娘波瓦·索朗桑奔受沙弥戒,并随师学习律经等各种经书,同时在多丹·益西白、格西·扎西江村、嘎西巴·仁青白等处学习了各种有关显、密二宗的著作。1402年,德银协巴受比丘戒。

1403年(藏历水羊年),德银协巴应明朝永乐皇帝邀请赴内地。1405年(藏历木鸡年),德银协巴从楚布寺出发,历时两年,于1407年(藏历火猪年)抵达南京。在南京期间,永乐皇帝亲到德银协巴寝宫,听其讲经说法,阐释教义。皇太后去世后,德银协巴为其超度。永乐皇帝将描绘德银协巴超度皇太后全过程的四十九幅画,赐与德银协巴作为纪念。

德银协巴自传中记载了永乐皇帝在  三月三日赐与其用100两黄金制成的金册,上书“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

1409年冬,德银协巴到达拉萨楚布寺。1415年(藏历第十饶迥木羊年),圆寂。

苏嘎·年尼多吉(1439—1476年)  又名措吉珠巴,生于今林芝地区朗县拉多乡一医学世家。南派藏医学创始人之一。

苏嘎·年尼多吉自幼随父学医,10岁时已能学习宇拓·云丹贡布所著《四部医典》,16岁便显示出其医学上的才华,出版《医学千万舍利》、《药物形态识别》、《甘露泄》、《概念注诠》等6本医学著作。之后苏嘎·年尼多吉在工布江达县娘布乡广收门徒,并为群众治病。

  

苏嘎·洛珠加布(1509—1584年) 原名次旦杰,生于工布地区。南派藏医学创始人之一。

苏嘎·洛珠加布从小在布达拉宫学习医学知识,熟读医书,医学上造诣很深。出师后到工布娘布乡广收门徒,向徒弟们传授医学知识,同时研究宇拓·云丹贡布的《四部医典》等医学书籍。一生给人治病,从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著有《四部医典注疏》、《甘露宝库》、《药味·铁鬘》等20多部医学著作。

1584年逝世。

第穆·拉旺丹贝坚赞(1631—1668年)  生于工布地区,为四世第穆活佛。

1635年,由四世班禅罗桑确吉坚赞认定为三世第穆活佛转世灵童,在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处受比丘戒,取法名拉旺格勒。1652年(清顺治九年),随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进京觐见顺治皇帝,次年返藏。

1668年(康熙七年)圆寂。

第穆·阿旺拉木喀嘉样(1669—?)  生于工布地区,为五世第穆活佛。

康熙十五年(1676年),由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剃度、取法名。其分寺分布于工布、波密等地,曾多次参加清朝的各种宗教庆典,圆寂于北京。

  

阿尔布巴·多吉杰波(?—1728年) 生于工布,西藏地方政府噶伦。

早年,曾为拉藏汗属下官员。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率部起兵。在拉萨以东的工布地区抵御准噶尔军对该地的侵扰,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与其他地方势力一起配合清军驱除侵藏的准噶尔军,收复拉萨。康熙六十年(1721年),以功封为贝子,并任西藏地方政府噶伦。

雍正五年(1727年),阿尔布巴因权力之争,杀害首席噶伦康济鼐,引发卫藏地区大规模战争(史称“卫藏战争”)。雍正六年(1728年),颇罗鼐集结后藏、阿里兵力突袭拉萨,围困阿尔布巴等人于布达拉宫。清朝即派都察院左都御史朗阿和护军都统迈禄、西宁镇总兵周开捷率兵入藏。颇罗鼐将阿尔布巴等人交给清军,经审判后阿尔布巴等人被处决

赵尔丰(1845—1911年) 字季和,汉军正蓝旗人。为驻藏大臣兼川滇边务大臣、四川总督。

清末,外国侵华趋势加剧,清廷决心在川边藏区派官设署,以便于统辖管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边务大臣。1906秋,任命赵尔丰为驻藏大臣兼川滇边务大臣,推行“改土归流”。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0月),赵尔丰赴成都与川督锡良筹划川滇边务,奏设流官于巴塘,改流设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颁布《巴塘改土归流章程》,对土司制度、寺庙的特权、土地制度、税收、粮赋、风习、乌拉差役等进行重大改革,随后又将改土归流政策推行于康区各地。1909年,赵尔丰为了地抵御英国侵略,巩固西南边疆,提出“今我不收(今察隅县),英必进取,攸关大局”的主张,并派属下管带程风翔领兵进驻察隅,收复察隅,在改土归流的过程中,在川边共建立30余县,为西康建省打下了基础。

宣统三年(1911年),任四川总督,从川边返回成都,武昌起义后,后因煸动兵变,在成都被其手下管带齐德胜所杀。

 罗长裿(?~1911年11月) 湖南湘乡人,其祖父为湘军悍将罗泽南。

1904年,以翰林身份在军机处供职,工书善文,喜谈兵事。1906年,调充赵尔丰边军第5营任统领。赵尔丰初待之以礼,后处置军机失当,加上缺乏吃苦精神,被赵尔丰以原职调入幕府充当文案,其职由风山取代。在边军中罗长裿抑郁无聊,不得志。1909年,钟颖率军过昌都时,向其乞求设法调移。钟颖性好爽而乐于助人,于是密电其情宫内,以内旨请调入藏。先于钟颖到藏,任参赞大臣,联豫爱其才深喜之。钟颖年少轻狂颇不喜,屡以罗长裿易钟颖,但碍于宫庭脸面忍之。1910年,钟颖指挥新练川军征讨波密失利,被困德摩。联豫以罗长裿代钟颖,在赵尔丰边军的援助策应下,攻入波密。在波密设两府一道,并在东久、易贡等地设理事官治理。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消息传至波密,新军中哥老会成员准备举义,罗长裿恨而密谋欲杀哥老会首领,事不机密被哥老会首领陈英、赵本立等人首先发难,杀罗长裿于德摩。 

钟颖(1887~1914年) 字鼓明,正黄旗人。同治皇帝为表兄弟。

光绪三十一年(1906年),奉皇帝旨,为新军协统,在成都凤凰山训练新军,时年18岁。宣统元年(1909年),应驻藏大臣联豫要求,经清中央政府批准,率新军1700人入藏,在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的指挥策应下,取道藏北三十九族地区,经工布地区江达(太昭),在驱逐了藏军的阻拦后,进入拉萨。入藏后归驻藏大臣联豫节制。宣统二年(1910年),钟颖手下管带陈渠珍部驻工布地区,波密噶朗部落侵扰工布地区,陈渠珍派人招抚不就,出兵征讨波密噶朗部落,钟颖到工布地区冬久等地指挥,因战事不利被困德摩。后被联豫撤换,由罗长裿代替,钟颖愤而呆在工布地区不返拉萨。

辛亥革命爆发后,驻守工布、波密地区的新军发生内讧,新军杀罗长裿,钟颖率剩余新军到拉萨,被北洋政府任命为驻藏大臣,清庭被推翻后,率川军以勤王的名义向商人勒索10万大洋,再次勒索未果纵兵抢掠,引起拉萨“三大寺”抵抗,同时原罗长裿部下清军管带谢国梁指挥的3000人围攻钟颖残军,钟颖在弹尽粮绝中接受调停,缴械率残部取道印度由海道返回内地。1914年,罗长裿之子控诉钟颖,被北洋政府以擅离职守、糜烂藏事逮捕下狱处死。

程凤翔(生卒年月不详) 山西人

初以赵尔丰厨子入军籍,后因骁勇善战,被赵尔丰委为管带职,在随赵尔丰进行“改土归流”中,以能攻善守成为赵尔丰的得力干将,1909年,赵尔丰得知英国人在察隅活动,立即派程风翔率军从左贡入察隅,驱逐藏官后,安抚桑昂、察隅、门空、察瓦龙百姓。

1911年春,设桑昂、察隅两委员治理。1910年,奉赵尔丰之命在风山的调度下率边军中营攻入波密松宗等地,与彭日升部回师春多寺。是西藏近代史上收复失地巩固边疆的有功之臣。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赵尔丰被杀后退出军籍后不知所终。

彭日升(?~1918年) 湖南永绥人。

光绪二十七年(1902年)入清军,后随赵尔丰征战川边诸地,由军功致边军前营管带,勇敢善战,是赵尔丰手下一员能征善战的干将。1910年,新练川军征讨波密地区不利的情况下,奉赵尔丰命令,在统领风山督率下,彭日升率部从北部攻入波密,后驻军波密春多寺,后撤回昌都驻守。

1912年,康藏纠纷爆发,彭日升率军坚守昌都,在川军和滇军的援助下恢复三十九族失地,后升任标统,仍驻守昌都,分段防守藏军。至此,藏军和边军以瓦合山为界。1917年9月,彭日升部驻类乌齐炮兵连长擒送越界割草的藏军2名,彭日升按间谍之罪杀之。由此,爆发康藏第二次纠纷,藏军在英国人的唆使援助下大举进攻昌都,彭日升向驻守江卡的刘赞廷和驻守巴塘的陈遐岭求救,两部人马因与彭部有矛盾,不出援兵。彭日升边军在弹尽粮绝中缴械,彭日升部营长兼昌都知事张南山投杂曲河而死。彭日升被押往拉萨,1918年,在拉萨被杀。

  

  尹昌衡(生卒年月不详) 字太昭,四川华阳人(今成都)。

   1907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同年,入广西巡抚府为幕僚,后回任四川新军一镇第二协任队官,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10月,率新军攻占川督衙门,其手下原边军管带齐得胜杀川督赵尔丰,宣布四川独立任总督。

1912年,康藏第一次纠纷爆发,自任征西军司令,在云南总督蔡锷的援助下,解昌都之围,后进军至江达。在江达,按赵尔丰“改土归流”计划,设置太昭局于江达、察隅等县,并提出西康建省计划。

1912年10月,在英国、俄国的压力下,国民政府总统袁石凯命其撤军。后将川边镇抚使府移至打箭炉(康定)。尹昌衡自兼镇抚使。1913年6月,国民政府定川边为“特别区域”裁镇抚府,被国民政府委为川边经略使。1913年10月,四川总督职位由胡景伊取代。川边经费拮据。11月,受召进京,被囚。后忧郁不得志,退出政治和军界舞台。

刘赞廷(生卒年月不详) 字燮丞,河北河间人

1907年,任赵尔丰边军顾占文营队官,在昌都“改土归流”中参与恩达、边坝诸多战役。后随顾占文入波密。1912年,任边军分统驻守江卡。1918年,驻守巴塘。在第二次康藏纠纷中,因于彭日升素有间隙,不出援手致使昌都沦陷,西康大部失陷。后去军职进京,供职于蒙藏委员会,根据赵尔丰征边资料和其经历写成《太昭志》、《波密志》、《察隅志》。

陈渠珍(生卒年月不祥) 字仲谋,湖南湘西人。

1906年,毕业于长沙军校,任湖南新军第一标队官,并加入同盟会,在军中从事革命活动。因招猜疑,弃职赴武昌赵尔巽,赵尔巽荐与其弟赵尔丰,再入军籍,随新军钟颖部入藏,在昌都以智谋胆识受赵尔丰赏识,升为新军前营管带。后驻防工布,进军波密。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波密发生兵变杀罗长裿。其率湖南子弟115人东归内地,误入藏北草原进青海柴达木,费时7月,历经艰辛,终于东归,其生还者仅7人。后回湘西官居湖南军阀何建部师长,成为割据湘西的小军阀,曾多次于中国工农红军作战于湘西。1934年,后弃军职在四川南川县办纺织厂。并根据在西藏的亲身经历,写成《艽野尘梦》。 

  

 旺钦顿敦(?—1932年) 最后一位波密第巴(噶朗土王)。

1925年,噶厦派军队达拉代本进驻波密后,强迫增派乌拉差役,大大加重徭役负担,激起波密人民反抗。1925年10月,噶朗土王旺钦顿敦带领波密人民杀死达拉代本等30多名藏军。1927年,噶厦派噶伦门堆巴为总指挥带领崔科、法门、饶噶厦等6个代本的兵力和色拉寺僧兵共3000多人,武力镇压波密人民反抗,杀死1000多人。噶朗土王旺钦顿敦败逃至上珞瑜,后因病去世。

达赖喇嘛·土登嘉措(1876—1933年)  光绪二年(1876年)出生在塔布(今朗县)朗顿村。系第十三世达赖喇嘛。

光绪三年(1877年),经八世班禅丹贝旺秋等公秉、驻藏大臣转奏光绪皇帝批准,免予掣签,被认定为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光绪五年(1879年)六月举行坐床大典。光绪十四年(1888年),英国发动第一次侵略西藏地方战争,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号召西藏僧俗民众进行抗击。光绪二十年八月(1895年),亲政。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英国发动第二次侵略西藏地方战争,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再次号召西藏僧俗民众进行抗击,1904年6月,英军兵抵拉萨时,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率少数随从经青海到外蒙古库伦。在驻藏大臣联豫的奏折下,9月,清中央政府革除其名号。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又恢复名号。光绪三十五年(1908年),入京晋见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面陈藏情,恭听圣训。中央封其为“诚顺赞化西天大善自在佛”,并颁金册一封。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返回拉萨。1910年2月,因川军入藏,引起西藏上层恐慌,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出走印度,清中央政府再次革除其名号。民国元年(1912年),返回拉萨。民国三年(1914年),在英国人支持下开始推行“新政”,在涉及西藏主权的问题上,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对英国人始终采取虚与周旋的策略,在主权问题上始终认为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民国十年(1921年)增设军粮局。民国十九年(1930年),分别在北京、南京、西康等地设立办事处。民国二十年(1931年),发布文告,整顿教规。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2月7日,藏历水鸡年),圆寂。

1933年12月,国民政府追封其为“护国弘化普慈圆觉大师”。1934年2月,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各界追悼大会,并派参谋本部次长黄慕松入藏致祭。

班禅额尔德尼·曲吉尼玛(1883—1937年) 1883年2月19日,生于今朗县噶夏村,乳名仑珠嘉措。系第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法名曲吉尼玛。

1888年2月26日,经光绪皇帝批准,由驻藏大臣文硕主持,在布达拉宫萨松南甲殿举行金瓶掣签仪式,仑珠嘉措被掣定为第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正身。次日,在布达拉宫日光殿,由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剪发剃度,取法名为吉总罗桑曲吉尼玛格勒南结巴桑布(简称曲吉尼玛)。1892年2月1日,经光绪皇帝批准,由新任驻藏大臣升泰主持,在扎什伦布寺举行坐床典礼,继任为第九世班禅额尔德尼。

第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吉尼玛早年与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共同组织和领导抗英斗争,晚年积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主权管辖,反对民族分裂,进行了坚持不懈斗争。

因于十三世达赖喇嘛失和,1923年11月15日,离开西藏,到内地寻求中央支持,为“陈述藏情,三莅首都”,由于内地军阀混战和后来的抗日战争爆发,反映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后长期生活在内地。

1937年12月1日,在青海玉树寺甲拉颇章宫内圆寂。  

凤山 1849—1941年 字歧峰,湖北荆州驻防镶黄旗人。

以印务笔帖式授四川督中协副将,在成都创办武备学堂。光绪三十年(1905年)任川东镇总兵,兼左路军统领。光绪三十三年(1908年)任建昌镇(今四川西昌),设置垦殖局,办理宁远的彝族事务。宣统元年(1909年),调为边军和新军两军统领,随赵尔丰在川边实行“改土归流”,成为赵尔丰得力助手,在平定三岩等诸多战役中立下战功。在英国人觊觎察隅时,协助程风翔收复失地。1910年,征讨波密时受赵尔丰委派指挥程风翔、彭日升、夏正兴、刘赞廷等5路大军攻入波密。后虽官至将军与士卒同甘苦,深得士卒爱戴,与同僚相处平易近人。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从军中自行引退,为官多年,两袖清风,后归隐于四川华阳务农(今四川双流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卒,年高92岁,葬于成都凤凰山。

仲勘·扎巴(1904—1986年) 1904年,生于昌都边巴县,著名《格萨尔王》民间说唱艺人。曾获得过中央、国务院、国家民委等频发的著名“格萨尔王民间艺人”荣誉称号。

仲勘·扎巴幼年家境贫寒,从未读过书,靠给当地农奴主放牧为生。在8岁时,已会讲《格萨尔王》故事。哪里有其足迹,格萨尔王的故事就传到哪里,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1959年,仲勘·扎巴到林芝,在林芝安家,故事传遍林芝各地。1978年,国家为保护民间艺人,同时为挖掘抢救民族艺术,专门成立格萨尔王传研究办公室,并从拉萨派4名工作人员到林芝寻找扎巴,搜集格萨尔王故事。1981年,为收集材料格萨尔王研究办把仲勘·扎巴从林芝调到拉萨,从事格萨尔王录音工作,迄今为止整理出《冲岭》、《门岭》、《霍岭》等四本书。

1986年,仲勘·扎巴在拉萨去世。

  

东嘎·洛桑赤列(1927—1997年) 1927年(藏历第十六绕迥火土年),生于工布觉木宗觉穆雪村,俗名达瓦。林芝觉穆宗扎西曲林寺八世东嘎活佛。著名藏学家、藏族学者。

1931年3月,经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圈定,被林芝觉木宗扎西曲林寺认定为八世东嘎活佛。1937年11月—1947年2月,在色拉寺学习五部经典,1947年2月,在拉萨市大昭寺祈愿大法会上获得拉让巴格西学位。通过学位后,进入小昭寺上密院经过7年多的密宗修炼获得俄让巴学位。1956—1957年,任塔工基巧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1960年4月,任西藏佛协理事。1960年9月—1965年底,在中央民院担任古藏文专业教师。1980年,晋升为副教授,1983年,升任教授,并担任藏族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8月,调入西藏大学任藏文系教授。1986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任命为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1987年,担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被中国历史研究所、宗教研究所、文研所、西藏教委、西南民研协会、西藏语文指导委员会聘为顾问。1987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1992年,在奥斯陆国际藏学研讨会上选为国际藏学研究会理事。历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中国佛协西藏分会常务理事,是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第四届政协常委。东嘎·洛桑赤列教授以其学术思想与学术造诣在国内外藏学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享有崇高声誉。

东嘎·洛桑赤列教授长期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先后撰写和编著《汉藏历史词典》、《汉藏历史年表》、《论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西藏各教派斗争史》、《布达拉宫及大昭寺史略》、《诗学明鉴》、《西藏目录学》、《论西藏教育》、《藏文文法》、《西藏古籍出版概况》、《东嘎·洛桑赤列选集》、《藏汉大辞典》、《布达拉宫史》、《拉萨志》等论著;校勘注释西藏民族历史上有影响的六部典籍《贤者喜宴》、《红史》、《颇罗鼐传》、《旧式公文》、《西藏王臣记》、《西藏宗教哲学基础(生辞注释)》等学术著作。

1997年,东嘎·洛桑赤列因病逝世。

薛忍卿(1941年2月2日—1990年11月) 男,汉族,陕西韩城人,大学文化(西安公路学院毕业),1968年7月1日参加工作。1966年3月26日入党。

1981年2月,从自治区农垦厅调任林芝毛纺厂党委副书记;1982年10月—1984年10月,任林芝毛纺厂厂长厂党委副书记1984年10月—1986年10月任厂党委书记;1986年10月—1990年11月,任林芝行署副专员。

1990年11月,因公殉职。

德木·白玛才旺(1921—1998年2月) 男,藏族。1921年出生于林芝县,初中文化。

1986年6月—1989年10月,任林芝地区行署副专员;1989年11月—1998年2月,任政协林芝地区委员会副主席

1998年2月,因病去世。

达嘎(1943—1999年) 男,珞巴族,1943年出生。射箭运动员,曾任西藏自治区体委委员。

1964年7月,为参加全国运动会,西藏组建了以珞巴族青年为主体的射箭队,并被送入广州解放军体育学院进行系统培训。1965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二届运动会上获得包括一项冠军在内的5个单项前六名成绩,并获得男子团体第三名。同年,两次打破山东队创造的男子团体全国纪录,获国家运动健将名誉。1966年9月,在西宁举行的全国锦标赛上,获得男子组全能双轮第六名,30米双轮第五名的好成绩,并获得团体双轮第四名。1973年,恢复建队后至1975年任射箭队领队兼运动员,1975年后调回来林芝工作。

1999年,病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