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报送2025年工作总结及202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局2025年工作总结及2026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十四五”工作总结和“十五五”工作思路
(一)“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工作总结
“十四五”期间,紧紧围绕《林芝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目标,有效保障水利建设资金的需求,“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23.13亿元,执行率100%。通过水利项目实施,有效解决2.9万搬迁人口供水问题,累计巩固提升16.36万人供水保障水平,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3.86平方公里,综合治理河长455.5公里,新建堤防222.63公里,护岸32.77公里,新增灌溉面积0.9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433万亩,新增年供水能力3171.6万立方米。全面提升了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水生态保护治理能力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二)“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工作思路
“十五五”期间将着力补齐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水生态保护等短板和薄弱环节,持续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提升防洪减灾防控能力。实施雅鲁藏布江等主要支流重点河段综合治理,有序推进中小河流防洪治理。构建与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镇防洪体系,紧跟新城区发展和米林市撤县设市防洪需求,稳步提升城市防洪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山洪灾害防治,持续完善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小流域山洪灾害综合防御体系。
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逐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全市用水总量、用水强度指标控制在自治区核定范围以内。加快推进朗县古如曲水库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适时开展林芝市米林水库引调水工程前期论证,改善林芝市、米林市供水结构,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继续加强农田灌溉水利设施投入,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有序推进农村供水“3+1”模式,千人以上供水工程服务农村人口比例提升到26%。加快新建中型灌区、加强现有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70以上。
提升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强化水生态空间管控,加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生态理念不断深入,进一步提升城区水生态保护修复能力,有序推进高原特色幸福河湖建设。持续推进水土流失防治,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能力不断提升,健全河湖长制责任体系,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加强河湖巡查执法,将清理整治重点向中小河流、农村河湖延伸。
二、2025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完善水利规划,发挥引领作用。一是规划基础逐步夯实。流域综合规划从最初的7条河流增加到22条。林芝市水网建设规划在全区率先通过审查。林芝市“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完成规划思路报告,梳理项目清单82亿元。二是水利项目达到序时进度。2025年市全口径项目28项,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以上,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2.3亿元,投资率完成92%;2025年计划完成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年度投资1.24亿元,截至当前,累计完成形象进度1.6亿元,完成率129.03%。三是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古如曲水库可研于2025年6月13日召开技术讨论会议,6月27日,补充提交林草佐证资料。截至目前,已完成网签22名专家,还有2名专家正在走网签流程。
(二)保障民生水利,促进乡村振兴。一是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落实13458万元,实施农村供水维修养护、水质提升等项目40项,项目实施后将提升2.55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能力。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3099万元,投资完成率97%,完工项目34项,受益群众2.39万人,年初目标为巩固提升0.9万人供水保障水平,已完成目标的266%。二是大力提升农田灌溉水平。落实3360万元,实施林芝市波密县玉倾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改善灌溉面积2.011万亩。截至目前,完成投资2856万元,完成投资率85%。确定样点灌区11处,选择典型田块39处,预计11底前完成科学测算分析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报告审查,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预测达0.461以上。三是加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全面推行“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以及农村供水工程县域统管工作,7县(市、区)已制定《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实施方案》,明确县域统管实施主体。各县财政配套资金966.8万元依托县域统管公司,对全市农村供水工程开展专业化管护,变“多头管”为“一家管”。四是积极开展问题整治。累计排查农村供水各类问题63处,覆盖3.6万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管护不到位和年久失修引起水质差、水量不足。其中,已完成整改57处,覆盖3.5万人,正在整改6处。上报创新典型3个,问题案例1个。下一步,将进一步细化整改措施,建立责任清单,实行月调度和问题整改动态清零。五是积极促进农牧民增收。充分发挥水利项目“调结构、惠民生、促增收”作用,通过劳务输出、机械租赁和砂石料供应等方式,累计吸纳农牧民群众参与建设增收3551万元。
(三)做好灾害防御,确保安全度汛。一是加强隐患排查和应急准备。全市各级水利部门对水利在建项目、水库大坝、堤防、山洪沟等进行检查及隐患排查,累计排查隐患92项,完成整改74项,剩余18处已采取临时加固、加密巡查监测等措施,确保了安全度汛。落实水库安全度汛“三个责任人”责任,全市各级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仓库储备防汛抗旱物资69类(种),价值约630万元。5座大中型水库运行正常,未发现安全隐患。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和超标准洪水应急演练7次,参加培训演练700余人次,受教育群众2200人次。二是完善灾害防御体系。实施米林市米林镇邦仲安置点山洪沟治理工程,总投资950万元,综合治理河长2公里,新建堤防1.95公里。落实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920万元,实施尼洋河干流一期水毁修复工程等9个水毁修复项目,目前已全部完工。争取自治区水利救灾资金850万元,实施波密县易贡乡白玉沟防洪堤水毁修复工程等7个水毁修复项目。三是健全监测预警体系。争取投资369万元,实施4个县(市、区)危险区动态管理清单、开展7个县(市、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对7个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等开展运维,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至目前,我市已建成144个自动雨量站、59个自动雨量水位一体站。联合应急、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发布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9期,转发自治区山洪灾害气象预警信息50期,发送预警信息7586条。四是严肃值班纪律。自5月15日启动汛期值班以来,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带班和零报告制度,完善值班记录及灾情专报,健全应急协调和快速反应机制,共安排巡堤人员420余人次。
(四)强化河湖管护,水生态持续向好。一是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全市调整充实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1493人,其中市级河湖长27人(含总河长),县级河湖长163人,乡镇级河湖长552人,村居级河湖长751人,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调研达15713人次,巡河里程达79706公里,巡河时长195019小时,清理河道沿线白色垃圾400余吨,覆盖河段520余条。2023年、2024年河湖遥感图斑问题已完成整改,2025年水利部推送河湖库遥感图斑23个问题,已整改完成19个。依权限受理涉河建设项目审批6项,下达行政许可6项、遥感图斑审查意见7项。开展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出动1829人次,累计覆盖河道2.27万公里,做到全市河道砂石监管全覆盖。评选22条市级幸福河湖。对雅鲁藏布江、尼洋河、察隅曲等27条(座)河湖50个重点河湖交界断面水质检测,检测结果均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二是严格水资源管理。2024年全市用水总量为2.1482亿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为80.22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4.02立方米,较基期(2020年)分别下降25.31%、43.6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59(2025年数据未出)。
(五)加强行业监管,压实责任落实。一是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对2025年新建水利项目监督覆盖率100%。规范招投标管理,2025年计划完成招投标7项,全部完成且未出现流标、复评情况。目前有7项水利项目完成“书记项目”,使用安全措施费购买监控设备且运行良好。重点项目开工率达100%。对52项水利工程“双拖欠”工作进行全面排查,不存在“双拖欠”问题。二是加强隐患排查治理。2025年检查在建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33余次,出动95人次,下发问题通报函14份,提出问题隐患117条,推动问题有效整改,实现隐患排查闭环管理。三是加强水土保持监管。全面下放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权限,全市各级审批水土保持方案297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平方公里。会同自治区水土保持局市级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水保专项监督检查14次,发现问题65个,已完成整改问题64个,正在整改1个。全市2025年征缴水土保持补偿费1702.30万余元。有效防止人为水土流失,稳步推动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
三、当前形势及任务分析
一是强化重点项目要素保障,为重点项目提供水利支撑。林芝现有用水量指标难以满足重大项目建设需求,一方面依托2026年全国两会和自治区两会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征集为契机,以《关于解决西藏林芝重大项目用水指标的建议》向自治区争取用水指标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积极深入米林市调研,积极探索水权交易,确保用水指标满足重大项目建设需求。第一时间向水利厅、发改委汇报并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我局采取了应急抢修措施和长远解决方案编制工作,目前方案已通过市发改委审查并取得投资概算审批表。
二是水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民生供水亟待进一步提升。林芝水资源极为丰富,但全市尚未建设以供水、灌溉任务为主的水库,水资源调蓄能力不足,古如曲水库亟待建设。城镇供水保障程度不高,巴宜区城市供水缺乏地表水源,其他县城多为截潜流引用地表水,缺乏调蓄作用,水源不稳定。集中供水工程谋划不足,千人以上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不到23%。农牧区人口分布较为分散,100人以下分散供水工程占工程总数的26.4%,部分工程亟需规范化改造,净化消毒设施和水源保护不完善,水质保障能力薄弱。
三是防洪减灾体系依然存在问题,水安全保障仍需不断增强。全市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防洪任务的河长治理率仅为48%,雅鲁藏布江、尼洋河等8条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仍有约262.11公里需要治理,拉月曲、金东曲等24条流域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河流仍有约146.26公里需要治理。随着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强边稳边固边战略不断推进,未来国土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防洪减灾形势将发生较大变化,这些都对城市防洪减灾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按照《雅鲁藏布江防洪治理实施方案》,将重点实施朗县新城区段、米林中心城区段岸滩综合整治工程。同时山洪沟及季节性河流防洪问题仍是防洪工程体系中的薄弱环节,2015年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名录中林芝市需治理山洪沟有181条,目前已治理12条,山洪沟治理率不足7%,巴宜区东如沟、波密县扎木镇扎木村等重点山洪沟亟需治理,雨水情监测预警体系尚不完善。
四、2026年工作要点
一是紧盯项目谋划,实现水利投资增长。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做深做细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等环节,健全项目储备库动态管理和梯次推进机制,为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夯实基础,切实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的持续性。持续加大有效项目储备力度,聚焦防灾减灾、水资源保障、农村供水、水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科学谋划、动态充实一批具备实施条件、综合效益显著的重点项目。2025年通过建立有效项目储备库机制,向自治区水利厅和市发改委申报了8.01亿元西藏专项投资计划。
二是紧盯为民服务,筑牢水灾害防御底线。严格落实隐患排查、监测预报、转移避险、值班值守、信息报送等工作责任,锚定“四不”目标,不断强化“四预”措施,贯通“四情”防御,逐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做到超前预报、及时预警、系统预演、有效预案,有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三是紧盯绿色发展,维护水生态持续向好。提高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和取用水监管政治站位,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河湖管护,进一步压实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督促各级河湖长开展巡河、治河工作,做好巡河发现问题和整改工作,提高各级河长履职能力。做好河湖监管,严格涉河湖项目审批监管程序,按照行政审批改革相关要求,加强部门沟通协调,明确涉河湖审批项目审批权限,从源头上控制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等现象。持续深化“河湖长+检察长+警长”机制作用,运用好“林长制+河湖长”机制,全力保障河湖健康环境。
四是紧盯配合服务,助推重大项目落地见效。增强主动意识,强化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方式,主动做好川藏铁路等国家重点项目涉河审批相关事宜。按照水利部定点帮扶米林县三年行动计划,配合协调指导做好定点帮扶相关工作,发挥示范效应,推动林芝水利高质量发展。
林芝市水利局
2025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