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林芝市第十八场新闻发布会召开
- 2025年08月21日 17时09分
-
- 分享到
近日,2025年林芝市第十八场新闻发布会召开。米林市和朗县相关负责人就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以来米林市、朗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进行发布,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60年沧桑巨变,米林市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和长治久安。打基础、筑平台,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到2024年,全市范围公路总里程995.896公里,全市8个乡(镇)通畅率为100%,快递物流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城乡一体化的立体通信、宽带网络、电力及金融机构实现全覆盖。提质效、促转型,各大产业齐头并进。加快特色资源挖掘,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养殖户+科研”产业化发展模式。率先探索推广冷水鱼和林麝养殖,养殖规模和产值逐年增加。加快创建以苹果和藏药材两大产业为主的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培育特色科创农牧示范村10个,“高原农业藏药科研示范基地”项目投入运行。2024年累计接待区内外游客259.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9亿元。守红线、沃良田,粮食根基更加牢固。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84万亩,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2.8万亩,粮食产量1.44万吨以上。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彰显。米林市率先完成“2+2+3”综窗改革,优化升级6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站)。稳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发展实力持续增强,民营经济活力不断释放,全市各类市场经营主体达5000余家。桃花节、黄牡丹藏医药文化旅游活动、南迦巴瓦山地马拉松等节庆赛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持续扩大。出台招商引资奖励若干扶持措施,招商引资签约资金达18.33亿元。强治理、重保护,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实施林芝雅尼面山生态修复工程米林段建设项目、公路沿线生态修复工程等生态项目,新增绿化造林31.3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3.38%。惠民生、促和谐,群众福祉日益增进。从1965年到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10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9倍和301倍。人均预期寿命从1965年的35.5岁提高到了72.5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可感可及。
60年来,朗县始终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荣获“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称号,完成134家县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2个县级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命名工作,也是全市第一个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称号的县(区)。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形成了特色农牧、文化旅游、清洁能源、藏医藏药等“四大产业”发展格局。粮食单产从1965年90斤每亩提升到现在的600多斤每亩;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65年的不足100元,增长至2024年的26354元,增长了263倍;地区生产总值从1965年的不足400万元,飙升至2024年的12.44亿元。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江水上山”造林绿化工程、“560国道沿线景观长廊”建设项目、光明新区面山造林工程等,完成国土绿化面积1.04万亩。始终把强边固边兴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大力实施农房改造提升工程,扎实推进东雄村、秀村兴边富民示范村等项目建设。精心打造一批居民身边的“口袋公园”,“一江两岸、一城四片区”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深化“五共五固”共建成效,以朗县初心教育讲学堂、守土固边教学堂“两点一线”红色教育基地等为主阵地,组织全县各级党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守土固边教育。始终把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教育上,从1960年只有1个教育点到2024年通过自治区级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评估验收,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医疗上,从实行公费医疗、免费医疗、合作医疗制度到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架构基本形成,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乙等综合医院”,藏医院成功创建“二级乙等民族医医院”,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就医新模式。交通上,没有一条正规公路到拉林铁路、公路等交通要素齐备,公路通车总里程达845公里,在全区率先获得“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荣誉称号,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